本帖最后由 sxa 于 2016-10-17 16:08 编辑 6 ]- r3 [6 B' P0 `
; D6 K% g7 y7 b图/文:岩宰稍 编辑:四海
" U% x& G! g6 }; Y& | t- S4 s3 a. _0 }
开门节是信奉南传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传统节日,而作为开门节必不可少的火花,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并象征着开门节后,阖家平安、风调雨顺、步步高升等美好的寓意。在这个欢声笑语的喜庆节日里,傣族男子都会手工制作的火花筒,每村每寨都在自己设定的场地中点燃,火花筒点燃后耀眼的火花照亮整个会场,随着火花的步步升高,把节日的气氛也推至高潮。 想要制作这耀眼的火花可不是简单的事。傣族男子必须提前到山上挑选笔直的竹子,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把竹筒中间的每个节子除掉,在最后一节中留个小孔,用来放点燃火花的引线。竹筒做好后,把碳、火药、硫磺、泥巴等材料按比例混合加上细铁片,制作成火花的燃料灌入竹筒中,找根与竹筒空洞大小的棍子插进去,然后使劲的敲打,使火药在里面压得更紧,这样火花喷射才能更高更远。装黑火药时也是制作火花最艰难的阶段,每次装入几勺黑火药就要敲打200多次,这就很考究敲打火药人的体力和技术。而在火药中加入细小的铁片搅拌,是为了在燃放时喷出的火花更耀眼。等燃料敲打充实后就把泥土封在火花筒的洞口上,盖住火药只留出引线的小孔,一个简易的火花筒便做好了。
9 `$ s2 I( S* | 接下来再用四根竹子扎在一起,用来固定火花筒的平衡,避免燃放时摔倒在地。然后用各种彩带绑扎在每根竹子上,插上祝福的小旗子,一架火花筒的整体效果就展现在眼前。节日里,傣族的青年男子会抬到空旷的场地燃放,耀眼的花火飞满天,参加开门节的人们随着花火的燃放、伴着锣鼓敲打声、跳起优美的民族舞蹈。
' f4 w2 R! Y2 @. r# z) ?9 n k9 b& Z R% X* D' H& r% }: U- g( i5 \) P
$ `6 f6 F0 E4 s- O+ m" ^! a, e1 ]0 e( Q" p4 D" `
+ u# @9 x* f# O! A2 _
* |8 Y7 }5 E, o" V
/ C0 h! f8 a; S/ ^- w% B6 c8 \: t; W$ {( ~& P4 g3 v0 Q( w
: k9 `2 T" ^! w+ X5 O: ?+ f' B" O! F8 F
* \+ p, x; F1 d& z# n2 B' X
2 v6 ^# w/ y' d1 [3 g/ D- b# c, M" {0 M! j
, E# c F4 X8 p, P* j: y, W
& ?6 _6 m7 X5 P2 F. [( r6 `' k$ I3 K4 F) B8 W3 r
# M# A( @3 |&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