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资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交通 农业 教育
猜你喜欢
查看: 10526|回复: 0

特区阿克族的习俗

[复制链接]

369

主题

371

帖子

2387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387
发表于 2017-2-14 19: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xa 于 2017-2-14 19:10 编辑 1 h; v  h8 H& d. ~' S( z( Y
0 m: M/ L) Y/ B
供图:天土
         在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境内,澜沧江畔、密林深处的一座座自然生态村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归功于这里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阿克人自称“过克”,阿克是汉族对他们的称呼。阿克人住房为栏杆式,语言于哈尼语相似,能与爱伲族进行交流。男子服饰也与爱伲族相似,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妇女上穿无领的通肩短袖上衣,袖口和衣服的下端用花布花辫缝在上面。下着自制青布长裙(勐拉的也穿长裤),上半截织有红、白、绿各色横条花纹,小腿缠有花纹装饰的护腿布。阿克人12月过“窝托节”、2月过“耶列节”(汤圆节),有上新房习俗,信仰原始宗教。
         阿克人实行父子连名制,一个人的姓名由两个字组成,即一个姓、一个名,即父亲的名作为儿女的姓。这种起名方式,与哈尼族爱尼人完全相同。正因为如此,阿克人也像爱尼人一样有着“资戈”即念家谱的习俗。每个成年人都能背诵自己的家谱、族谱,而且能做到一代不漏。
         阿克族一旦结婚严禁离婚,阿克族人总是保持着冷静和坚忍,他们默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感情。
         阿克族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去寨子路上都看到,路口两旁分别摆放着男、女造型的图腾,但都简单而直观,材料选取一杆树叉倒过来,刻上眼、耳、口、鼻,两根树枝为手,两根树枝为腿,男性的多一根树枝为生殖器,女性砍花丫口处为生殖器,都是天然生成,看来阿克人也是性生殖器崇拜,祈求人丁兴旺。
: y2 G3 l! b7 ~; J4 ]9 E9 i
         阿克人每个寨子都有龙包头,一直延续至今。龙包头必须姓龙,由村民选出的龙包头一般在30岁左右,当一辈子,世袭制。龙包头管理着村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在传统节日、重大活动会出来主持,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等等。村子里如果有关系不好的住户,可以考虑搬迁,但搬迁之前要选出一个龙包头来。
    如果说龙包头是阿克人的依托,那么龙包门就是阿克人的灵魂。每个寨子的最高处,都有一座龙包门,龙包门是由木头搭建而成,要在村子的高处,旁边必须有树。龙包门每年从村子里往外依次递增新建。每年4月份都要在龙包门举行隆重的建新门仪式,全村老少都要来参加,杀鸡宰猪,每家每户都出钱出力。仪式结束后,全村人在龙包门聚餐。
    龙包门门框上方中间处挂着一块猪骨头,门框两边还摆放着木头刻的小鸟、长刀、枪等图腾,谁也解释不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只说祖宗一直这样挂的。阿克人走龙包门的时候也很小心,即便是打柴归来,也得弯腰而过,以免柴火碰到门筐上的图腾,不吉利。
        阿克人实行棺木土葬。每个村寨都有一块公共坟山,坟山原则上按村寨家(氏)族划分成若干片区,不同氏(家)族人死后不能混埋。阿克人还要在墓地上建盖一座小房子,墓房的大小、结构因人而异。有儿有孙的人死后,坟上的房屋须盖足3层,式样就像阿克人的传统民居楼房,只不过稍小。有儿无孙者,建造两层。已成人但膝下尚无儿女者,只盖简易的小屋,不分层次。未成人者不盖墓房。阿克墓房除表明死者的年龄、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外,还是后辈对前辈敬重的一种象征。阿克人认为人死魂还在,虽死犹生,死前阿克人在茅屋里避风躲雨,死后也不能让长辈日晒雨淋,表示后人(活人)对前辈(死者)的尊敬。
8 S# T  Z0 y: ^$ q

: V# F) c6 Y! ~) c) m% ]; }$ x: ^5 v% K2 w# q* [: G3 n; I2 o3 W: O

2 @5 b5 ]7 c; h4 c6 K" P( M+ _- T$ F, k- }
: V9 S# T3 @7 \$ r( f* S- x

2 w1 S$ I" S2 W

* B% y0 U, Q; E! ^5 L/ k7 w  C
7 m9 G: O* u8 `. E
: d7 c" C  ?  |! n
2 D3 D6 C% J  E) e

2 U* M1 A* y4 w# P$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