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和平与武装组织 来源于2016年5月9日《人民事宜》报刊(原文章为缅文,仅供参考)
据息,2016年5月7日上午八点多,第四特区勐拉后勤部的一个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造成7人死亡、近50人受伤。从勐拉政府发布的通告获晓,是后勤部的炸药仓库发生爆炸,存放着用于矿山的炸药。 爆炸地点在勐拉以东靠近中国的边界位置,因此中国打洛镇也从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坏。 勐拉是第四特区的总部。1989年5月份,同军政府执政时期的钦纽将军签订了《和平协议》(名为《和平协议》,实际上主要是达成了停火共识)并命名为“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第四特区位于缅甸东部湄公河河畔,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几乎有仰光省的一半大)。虽然法律上没有承认自治地区,但从那时起,勐拉第四特区已经以一个政府、以自己的管理制度单独治理着整个地区。主要使用中文和人民币。 类似这些组织从和平开始到2009年,同历届军政府关系都很好。和平刚满二十年的2009年,军政府指示所有组织要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人数缩减人员并改编为边防军。 受到这个指示的影响,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发生了战争,果敢领导彭家声以及部下也被迫离开了家乡。以此为理由,同各武装组织之间出现了和平二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僵持。除了接受指示的克钦第一特区以外,同其他所有组织之间都出现了僵持。僵持的后续就是所有组织开始筹集武器弹药、增加兵力。同时,缅中边境一带的勐拉第四特区、‘佤’第二特区也吸引中方企业前来大规模投资。由于中方企业前来进行大规模投资,五年之内成为了缅甸酒店最密集的地区。这应该是各个组织努力保护自己的办法。 这样看来,改编为边防军的指示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组织同以往相比,大量增加了武器弹药和兵力。据了解,有一些组织从几百人发展到了上万人。 如果要落实缅甸的国内和平,就必须重视和考虑从前就同军政府达成和平共识后产生的各个特区。对于不断壮大起来的武装组织,要通过武力解决的基础上建立和平是不可能的。以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让各武装组织发出声音,还应该号召当地老百姓和各民族人民也发出声音。 宣誓建立联邦制之后,需要召开一个联邦国民都参加的民族大会。所以,现在已经到了国务顾问昂山素姬开始召集各省/邦的各民族团体、社会团体、政治党派和人民代表召开前期非正式会议的时候了。停火事宜按照现在这样继续落实虽然可能实现,但要实现真正的联邦制步骤就更多,而且会寸步难行。如果要全面地、深入地解决问题并同民族组织达成共识,那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共同探讨。 人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渴望和平。 因此,各武装组织也需要将武器放在一旁并向大会堂前进,需要各民族组织、民族团体都向大会堂前进! 渴望和平的人民将热情、热烈地欢迎向第二次彬弄大会前进的所有组织!
人民事宜报刊编辑 2016年5月9日 |
保护文化根脉 筑牢团结基石——第四特区全域铺开民族文化传承工
文化砺兵心 使命筑防线——书记处组织部率队赴民兵训练营开展慰
泼水佳节话双拥情谊,军民携手谱特区新篇——掸东同盟军积极组织
第四特区举行竺腊历1387年泼水节敬香祈福活动
聚焦政工能力提升,筑牢部队建设根基——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